UPS電源在設計時需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1.可用性
數據處理中心日益增長的可用性需求.推動著UPS配置的不斷發展.“可用性”即電源保持供電并正常運行以支持關鍵負載的時間百分比估算值。如同其它任何模型一樣,為簡化分析過程,必須對模型做出一些假設·因此,本文中的可用性值要比實際應用中的可用性高·為便于比較擠
2.等級
一切UPS系統(以及配電設備)都需要定期進行維護。系統配蓋的可用性一方面取決于配置不受設備故障*的水平,另一方面取決于執行正常維護和例行淵試以保證關鍵負載供電的能力。研究機構UptimeInstitute一篇名為"IndustryStandardTierClassificationsDefineSiteInfrastructurePerformance”的文檔中進一步討論了此主題。UptimeInstitute文檔中所述的等級概念涵蓋了本文中提及的5種UPS結構。
3.成本
配置的可用性等級越高,其成本也越高。該成本指的是建造一間新的數據掃偏所需的成本。因此,其中不僅包括UPS結構的成本,還包括數據掃偏的整個網絡關鍵物理墓礎設施(NCPI)的成本。后者包括發電機、開關裝置、制冷系統、消防系統、活動地板、機架、照明設施、物理空間和整個系統的調試成本.這些只是前期成本,還不包括運營成本,如維護成本等。在計算上述成本時,我們假設每個機柜平均占地面積為2.79m2,且功率密度范圍為每機柜23kW至3.8kW。如果分擔成本的設備占地面積增大,每機架的成本也將隨之降低。
一直以來,在規劃關鍵負載電源時,必須充分考慮以后的發展,以使UPS系統可以為負載提供10或15年的支持。事實證明,按照這一原則進行規劃是很困難的。20世紀90年代,為便于提供討論框架并比較各種設施,曾提出了“瓦特/平方面積”的概念。但由于人們對“平方面積”的含義無法達成共識,這種電源設計指標造成了很多誤解。近來,伴隨著技術梢簡的大趨勢,人們逐漸采用“瓦特尹機柜”的概念來表示系統容量.
事實證明,由于單位空間內的機架數里很容易統計,因此這種度盆方式的準確性更高。無論如何選擇負載方式,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應當從一開始便選擇好配置方案,使設計過程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
如今,涌現出了許多可擴展的模塊化UPS系統設計,從而可以使UPS電源容量隨著IT需求的增長而擴大。